台海风高浪急,战事似乎一触即发,但大陆对和平统一仍然充满信心,核心就在于北京研判无论是人心,还是力量对比都对己有利。故而面对民进党的挑衅、美国的干涉以及对岸部分民众的抗拒,大陆能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心,担当起两岸关系的稳定器。
先说力量对比。当年“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风头正劲之时,大陆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是不折不扣的开发中国家。台湾的GDP一度达到大陆经济体量的40%以上,考虑到两者的人口比例极为悬殊,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优势显而易见。从上世纪80、90年代到本世纪初,对很多大陆人来说,台湾就是典型的发达社会的形象。
国军虽然在人数上不如解放军,但装备精良,加上美国撑腰,实力不容小觑。在那段时间里台湾的流行文化也曾风靡大陆,令不少人心驰神往。总之,当时台湾对大陆的优越感是全方位的。
今天的台湾早已褪去“四小龙”的光环,虽然人均GDP仍然领先大陆,但经济体量已不及大陆的5%,落后于对岸多个省分。大陆沿海地区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令台湾相形见绌。大陆在军事上的崛起更是蔚为壮观,两岸军力对比已向大陆倾斜。在社会文化领域,台湾曾赖以为豪的软实力也风光不再,倒是大陆的流行文化正强势输入台湾,以至于绿营草木皆兵。
即使从“大两岸”的角度看,中美实力的此消彼长也对大陆有利。近来美国数码重量级学者撰文呼吁拜登政府公开承诺协防台湾,甚至将“抗中保台”形容为美国的“苏伊士运河时刻”。这一主张看似激进,实则反映了一些美国精英对本国实力不断流失的焦虑感,至少在台海这一区域,美国已不具备压倒性优势。用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的话说,大陆有能力攻台,只是还没有这个意图。
大陆为什么尚无攻台意图?这就牵涉到人心。众所周知,大陆并不满足于简单粗暴的征服,而是向往心灵契合的统一。尽管目前台湾社会反中拒统情绪弥漫,但大陆并不气馁,更不绝望。一则“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多数台湾人仍然怀有中华民族情感,也支持两岸和平发展,“台独”冒进者只是少数,大陆并没有输掉民心之争。
二则即使对大陆怀有敌意甚至追求“台独”也并非一成不变,因为人的身分认同很大程度上是被外界塑造出来的,所谓“天然独”其实是“人造独”。对此大陆了然于胸,才会强调不但不会放弃台湾年轻人,反而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继续推动两岸年轻人的交往。
其三在现实中两岸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尽管存在种种分歧,但并非没有交集。最近两岸媒体都关注台湾出现了潜在倾向统一的所谓“小红书世代”。这一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小红书”的走红让两岸年轻人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多却是不争的事实。用《旺报》社评的话说:“两岸关系的柳暗花明,或许蕴藏在下一代!”当大陆对台具有压倒性优势,同时台湾人不再抗拒统一时,和统便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