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报记者于郁金/台南报导】近20余年来,台湾文化资产保存观念及技术已成功接轨国际,也从以往重视文物古迹修复阶段,升级到更加著重管理维护、注重区域性差异的观念;由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补助、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辅导国定古迹台南大天后宫进行的灰壁画保存研究及脱盐计划,便采用科技研究以解决传统壁画长期遭受盐害风化损害、及庙宇油烟污染所造成的问题;在农历春节将至之际,特别在壁画周边增设两座负离子产生器,期在年节宫庙香火鼎盛期间,能有效减少壁画受油烟沾附情形、提供清净的保存环境。
台湾传统庙宇文物,如壁画、彩绘、石碑等,因处在开放空间及使用中的状况,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造成污染损坏、保存不易;经研究得知,线香燃烧会产生如多环芳香烃、悬浮微粒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物质,让传统灰作壁画的表面累积油烟和微粒,壁画上图像因而遭受覆盖,同时污染物沉淀到壁画的毛细孔隙中,造成严重污染现象。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指出,为减少上述危害因子,任教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及国立台南艺术大学的邵庆旺老师进行科学负离子技术和奈米级抗污药剂研究;主要是运用静电原理,借由设置在壁画周边的负离子产生器,每秒散发出千万颗粒负离子,持续性与空气中油烟、悬浮微粒等产生结合、沉降,并且还有可分解细菌、病毒作用。
经一定期间观察,已能确定负离子具有能捕捉庙宇空间中空气微粒和油烟功用,现正进行中远程负离子试验,期望能够降低壁画受到油烟附著问题,使壁画有一层防护罩,降低污染现象。文资处表示,时代在进步,传统百年庙宇逐步运用最新科技来保护传承庙宇中文化珍宝,值得社会大众予以肯定及鼓励。(照片由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提供)